“抓娃娃”

 抓娃娃让我带着五十五十的心情去看。带上妈妈和孩子,我们三代一起去看电影,这是我们的家常。看电影时,不同年代的我们会有不同的看后感,但对于《抓娃娃》,我们一致认为这部电影非常好看。

这部戏是我推荐,我是冲着戏里的一句台词 “你以为只有你在被操控吗,你不也是在操控我们的人生吗?,去的。 看完之后,确实领略到这一句话。生活里,我们都为了很多我们认为的事,操控着我们身边的人,甚至我们自己。我不剧透,但这能够让我又笑又哭,既有深思,又有感触的电影,对我来说确实有点意识。这句话反映了每个人在生活中既被影响又在影响他人的复杂关系。

我觉得嘛,父母很多时候在教育着孩子时,确实會因自身的遗憾或者经历来教育孩子。这部戏,确实让我开始担心起马继业的内心,开始担心孩子是否承受的了。站在妈妈的角度,看着这部戏,我最在乎的当然是孩子的快乐,孩子是否會被朋友的欺负而照成伤害,孩子是否能够承受得了事情背后的真实而受创伤。父母很努力的用自己所认为的,所知道的方式来教育孩子,与其只认为很多父母希望孩子们把自己的遗憾给弥补上,其实或许父母希望自己能够经历的让孩子避开自己经历的苦。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常常会带入自己的经历和遗憾,这一点很真实。作为父母,很多时候我们会希望孩子能避免我们曾经经历的苦难,同时也希望他们能得到我们没能拥有的东西。这种深情的动机有时候可能会无意中变成一种压力。

我常和妈妈开玩笑,但这却是真实的。我是一个在温室里长大的孩子,我们家境并不富裕,甚至有些贫困。但父母对我们的爱和保护却是无微不至的。他们为了不让我走弯路,尽量避免让我参与过多活动,安排了我相对保护的生活。就像这部电影陈述的,当然这戏里的父母对孩子的安排确实有点极端,所谓善意的谎言也得拿捏恰当,适可而止。父母的执着的或许会让孩子失去了成长的经历,历练,这我绝对认同。很多时候,往往会错过了一些,再重来却不可能一样的事情。我理解父母的出发点是为了我好,但这些决定并不总是我所喜欢的。我没有因此而生气我的父母,因为我知道他们的用心良苦。然而,这也让我反思自己成长中欠缺了什么,希望得到什么样的生活。

在教育孩子时,没有一种绝对正确的方法可以让父母成为完美的父母,也没有一本书能指导父母避免所有错误。所以,我常和孩子说,我现在给予他们适当的自由,那是因为我经历的过的生活,他们得感谢他们的外公外婆。哈哈哈哈哈!所以,从我自个儿的身上,我也做了我刚刚说的,父母很多时候都会以自己的经历来教导自己的孩子,自己希望的,遗憾的,都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再尝上。我也是由一个又一个孩子,一步步的学习着,慢慢的拿捏。活生生的孩子,虽然同父同母,但性格也是不一样的,这是我对孩子说的,或许也是许多父母说的心里的话。我也想成为孩子心目中的英雄,能和孩子相处融洽。时代的不同,我无法完全明了当代孩子们的所思所想,就像孩子们无法了解我的年代那样。但至少我是努力了解,努力的融入孩子的世界,明白他们,与他们一起并肩,慢慢的经历不同,和他们一起成长。

我的孩子有书写障碍,医生在帮助我孩子之前,她苦口婆心的给予我许多例子,告诉我她隔壁的修轮胎的老板有多好生意,不是一定成为医生啊,律师啊,很多我们认为高等职业的人士才能成功。医生说,父母接受孩子的先天不足是非常重要的。只有接受了现实,才能用办法协助孩子,而不是逃避问题。我完全同意这个观点,我告诉医生,我明白也同意。我的孩子不是他家的医生,不是他家的工程师,我接受孩子们的不足,但他们是我的心头肉,只要能陪伴着我的孩子找到自己的优势,努力就能做好他们喜欢的,健康快乐地生活,我就会感到安心。

为了孩子好,究竟是确实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好,还是执着于让孩子弥补自己的遗憾,这之间只有一线之差。孩子是独立的个体,我也是独立的个体。如果处理不好这之间的微妙关系,可能会造成无法弥补的遗憾。我无法操控孩子的生活,但孩子却真实地改变了我的生活,我从内心深处全心全意地接受并付出。


孩子,飞吧,追逐你们的梦想去。


或许一开始我认为这样对你好,或许一开始我并不知道这样并不完全对你好,但不妨去看看《抓娃娃》吧!


 听说在中国的票房不赖哦!

 

沈腾马丽的《抓娃娃》


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